摘要: 1953年一分錢紙幣價格表 1953年一分錢紙幣最新價格80-100 以分為單位的紙質貨幣只出現在第二套人民幣中。
衡量一件藏品的收藏價值的重要因素是時間,我國建國七十周年就發行過了五套人民幣,這五套人民幣除了流通的第五套人民幣不值得收藏之外,其他的四套人民幣都在收藏市場大放異彩,價格隨年増漲,其中第二套人民幣更是因為發行時間久遠,價格是漲幅非常明顯。其中第二套人民幣中的一員--1953年一分錢紙幣,更是因為它的歷史背景特殊,廣受關注。雖然它的票面簡單,乍一看也沒看出什么藝術性,但是它的印刷技術卻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,目前1953年一分錢紙幣的價格一直是人民幣藏家們重點關注的話題,那么這個具有那么高價值的1953年一分錢紙幣的價格是什么樣的呢?
1953年一分錢紙幣價格表
1953年一分錢紙幣最新價格80-100
以分為單位的紙質貨幣只出現在第二套人民幣中。所以紙分幣的發行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;紙分幣在我國發行過兩次,其面額分為一分、二分和五分。1953年一分錢紙幣是于1953年設計制版,1955年隨著第二套人民幣的發行而發行的,屬于第二套人民幣的范疇,配合同時流通使用的還有1分、2分、5分的硬分幣。當時1953年一分錢紙幣采用了三位冠字帶7位阿拉伯數字號碼,用于計算準確發行數量的方式發行,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長號碼1953年一分錢紙幣。
1953年一分錢紙幣主色為米黃色,票額尺寸為90毫米×42.5毫米,正面圖案為汽車,背面圖案為"國徽和中國人民銀行壹分"的漢、蒙、維、藏四種文字圖案,這也是人民幣首次綜合采用三種民族文字設計,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1953年一分錢紙幣的設計還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邊框形式,采用左右花紋對稱的新規格,整個圖案、花邊、花紋線條鮮明、精密、美觀、活潑,表現了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貌。
由于種種原因,一分錢紙幣共有兩大分類:第一類是我國于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原版1953年一分錢紙幣,票券正面有三個羅馬冠字和七位數字的編號,稱長號碼一分,1953年一分錢紙幣雖然發行量巨大,但因為消耗的原因,市場存量極少;目前現貨市場已經是百元每枚的身價,因為存量少,上市難度大;第二類一分紙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,為了緩解鋁分幣供應的不足,中國人民銀行使用1953年分幣的印版再次印制的紙分幣,票面沒有印數字編號,只有兩個或三個羅馬冠字,稱無號碼,市場亦稱無號紙分幣分二羅馬冠和三羅馬冠。發行量雖然不大,但因為之后的經濟發展,壹分券使用量少,所以市場出現了一定規模的存量。
隨著第二套人民幣在收藏市場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,1953年一分錢紙幣依托第二套人民幣的背景,價格也是隨之増漲,收藏價值也慢慢凸顯,加上這張人民幣所代表的歷史意義特殊,把它作為投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。同時,在大家收藏1953年一分錢紙幣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辨別真假,謹防上當受騙。